国内融雪剂标准分为化学融雪剂和物理融雪剂两大类。化学融雪剂标准内容涵盖成分、性能、环保等方面,如GB/T 23851《固体融雪剂技术条件》。物理融雪剂标准主要关注应用性能,如GB/T 24481《道路干式冰融雪装置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》。这些标准为融雪剂行业提供了指导,确保安全、高效的道路除雪作业。
根据《GB/T 24511-2017 化学融雪剂》标准,化学融雪剂被分为以下几类:
溶解型化学融雪剂:这类化学融雪剂通过与冰雪接触,溶解成液体形式,从而融化冰雪。常见的溶解型化学融雪剂包括氯化钠、氯化钾等盐类化合物。
降冰点型化学融雪剂:这类化学融雪剂通过降低冰的冻结点来融化冰雪,并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冰雪再结冰。常见的降冰点型化学融雪剂包括尿素、甲醇等。
反冻型化学融雪剂:这类化学融雪剂通过在冰雪表面形成液体层,阻止冰雪重新冻结,并帮助融化冰雪。常见的反冻型化学融雪剂包括有机酸盐、有机胺盐等。
反滑型化学融雪剂:这类化学融雪剂通过在冰雪表面形成附着层,提供额外的摩擦力,防止滑倒事故的发生。常见的反滑型化学融雪剂包括氯化钙、碳酸钙等。
这些分类根据化学融雪剂的不同性能和机制进行划分,以满足不同地区和使用场景对融雪剂的需求。在选择化学融雪剂时,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、道路状况以及环境和安全要求进行评估和选择,以确保融雪剂的有效性和合规性。
《GB/T 23596-2009 固体融雪剂》是中国国家标准,规定了固体融雪剂的分类、性能要求、试验方法、包装、标志、运输和贮存要求等。以下是该标准的主要内容:
分类:根据成分和性能特点,将固体融雪剂分为化学固体融雪剂和物理固体融雪剂两类。
性能要求:针对化学固体融雪剂和物理固体融雪剂,标准规定了各自的性能要求,包括融雪速度、防滑性能、溶解度、冻融循环性能、对水质的影响等指标。
试验方法:标准详细描述了测试固体融雪剂各项性能指标的试验方法,如融雪速度测试、防滑性能测试、溶解度测试、冻融循环测试等。
包装、标志、运输和贮存要求:标准规定了固体融雪剂的包装方式、标志要求以及运输和贮存条件的要求,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保持。
该标准的实施旨在规范固体融雪剂的生产和使用,保障融雪剂的质量和性能,并确保对道路和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。在选择和使用固体融雪剂时,应参考该标准并遵循相应的要求,以确保融雪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。
Tags:融雪剂